北京故宫的历史

2024-05-20 02:56

1. 北京故宫的历史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宫角楼的传说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北京故宫的历史

2. 北京故宫有什么历史?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1987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宣告结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有近600年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而且还珍藏着近百万件的古物瑰宝,其种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嫔妃的服饰、衣料和家具等。此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3. 北京故宫的历史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古建筑宝库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著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座殿宇楼台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每一处红墙黄瓦都凝聚著厚重的历史,每一根画栋雕梁都铭刻着昔日的辉煌。故宫以其独特的地位、神奇的魅力、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于1961年被定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海内外读者的要求,《中华文物》版自本期起特辟《紫禁城宫殿》专栏,连载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撰写的文章,介绍故宫丰富的古代建筑艺术,敬请读者留意。   紫禁城由来及概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之所以称为故宫是因为它曾经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它的城垣高10米,四隅有角楼,城有四门。城中建筑多覆以黄色琉璃瓦,城外环绕着52米宽的护城河。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天体,发现以北极星为中枢的紫微星垣的位置恒居不变,是星辰的中心,故而把“天上君王居住的天宫”称作“紫微宫”。封建皇帝“拥有天地”,住所是戒备森严的“禁地”,因此人们把围以高墙的皇帝居住地称为紫禁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明朝仿效都城南京宫制在元大都遗址以东建造宫殿,永乐十八年底正式建成,就是北京的紫禁城。次年,明迁都北京。此后五百年间,皇宫紫禁城成为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清代对明宫进行了修缮和重建,并更改了一部分宫殿的名称。至今仍保持原有的规模,共有建筑980座,8700余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建筑以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后三宫、坤宁门、钦安殿、神武门为中轴线。此线向南、北延伸,正是当时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城内则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是皇帝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北为内廷,是皇帝、后妃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宫殿中的正殿均坐北向南,以南为前,以东为左。紫禁城内,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对称均衡、动静结合、完整统一﹔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紫禁城内最高建筑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上有5座门楼,俗称五凤楼,两翼城楼如雁翅,又称为雁翅楼。墩台平面成“凹”形,开阔而庄严,气势浩大雄伟。正中的门楼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古代帝王位处九五至尊,是紫禁城内最高的建筑。门楼上左右有钟鼓亭。李自成攻北京就是自此进入紫禁城的。   午门内是规制严整的广场,五座雕栏玉砌的内金水桥横跨内金水河。站在桥上凭栏东望是高大的协和门,门南北共22间庑廊(正殿两侧的房屋),那是昔日的内阁公署所在地。内阁是明清两代设置在宫中辅佐皇帝办理国家政事的机构。主要职责是草拟和传达皇帝的诏令、批阅和进呈官员的奏章文书,曾经有很大的权力。   与协和门相对的西面是熙和门,它的北侧庑廊是原来的翻书房(负责满汉文互译的工作)﹔南侧庑廊为起居注馆(记录皇帝的言行)。午门正北的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最华丽的门。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皇帝在此亲自接受臣下的朝拜、上奏,并颁发诏令、处理政事。太和门东西两侧的昭德门和贞度门的两门庑是侍卫们值班休息的地方。   太和门内东庑中的高大殿宇是体仁阁,是三大殿的陪衬建筑,后来是内库缎库。清朝曾经在此处进行御试和宴请文人。太和门内西庑是各内库所在地,其中弘义阁与体仁阁相对。与左翼门相对的是右翼门。这些建筑及其南北的配房是紫禁城内库中的银库、皮库、衣库和茶库。   故宫外朝三大殿   太和殿 太和门正北的雄伟宫殿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曾有奉天殿、皇极殿等名称,35米多高,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72根柱子,其中有6根蟠龙金柱,四面是“金扉和金锁窗”,是我国古建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宫殿。重檐庑殿顶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最尊贵的屋面形式,屋顶上有九个走兽也是全国之最。所有这些设计,都充分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太和殿前的丹陛上,东有日晷,是我国古代计时器﹔西为嘉量,俗称“官斗”,是乾隆时期仿新朝王莽时的形式制造的,上面有乾隆时期的铭文。还有鼎式炉、铜龟、铜鹤,是举行典礼时放置及点燃松柏枝和檀香的器具,象征江山永固。丹陛上还有两个铜缸,可以注水防火,缸下有石为垫,以备冬天气温低时点火加温,防止水冻结冰。   太和殿东有中左门,清初议政大臣每到上朝时,就在此门外会议。太和殿西面是中右门。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曾名华盖殿和中极殿,这座宫殿规格较小,曾遭火灾,方檐圆顶,内顶雕刻彩绘极其精美。每逢皇帝亲临太和殿典礼前,在此殿小坐,翻阅表具奏章,接受内阁、内务府、礼部和侍卫等官员跪拜行礼。清朝每10年修纂一次的玉牒(就是皇室的家谱)修好后进呈皇帝审阅时,也在此举行较隆重的仪式。   保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曾名谨身殿、建极殿。明朝册立皇后、册立皇子颁诏、百官称贺上表的时候,皇帝都是先在这里穿上礼服,再到奉天殿升座。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就在这里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乾隆后期,此处成为殿试的场所。保和殿东侧有后左门,里面是大臣值班的地方,称为值房﹔与其相应,保和殿西就是后右门。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是外朝的中心建筑,它们坐落在由“土”字形相连的台基上。古代“五行说”认为土居中央,台基设计为“土”字形,寓含三大殿乃天下中心的意思。   太和殿东西两庑是当初紫禁城的内库,有茶库、皮库、铜库等。中和殿后东西两庑之中一度存放著清世宗雍正皇帝批阅的奏章,堆积如山。   如今太和殿以北、保和殿以南的东西两庑在故宫博物院的努力下,辟为展馆对观众开放。其中保和殿西庑为绘画馆。书画是一种特殊文物,不宜长时间展示,因此展品经常更换,这也使院藏大量珍贵的古代书画作品能不断与观众见面。保和殿东庑现为钟表馆,展出故宫收藏的精美钟表,并有功能演示,让观众领略展品精良的工艺和巧妙的机关,既表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又有强烈的异国情调。 故宫全景   太和殿的台基上放置的十八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每当大典,铜炉中燃烧檀香,香烟飘渺,云腾雾绕。
  参考: culture.people/BIG5/40483/40484/4279188
  故宫在明清时期,当它作为明清皇帝的皇宫时,称为紫禁城 。 紫禁城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从此,紫禁城开始了它作为明清两代国家政治中枢的历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被迫宣告退位。随着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为国家统治中心的历史亦宣告结束。但据南京临时 *** 制定的《清室优特条件》,逊帝溥仪及皇室成员得以暂居紫禁城内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仪及其眷属方被逐出宫,真正结束了清皇室盘踞紫禁城的历史。从此,紫禁城以「故宫」称于世。其后,在对清室物品进行清点,并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之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故宫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迹和博物馆。
  参考: chiculture//frame?id=/sweb1206

北京故宫的历史

4. 北京故宫的历史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宫角楼的传说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5. 故宫的历史

去过故宫的小伙伴们对故宫了解多少呢?那么它到底是谁建起的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到1420年基本完工,

故宫的历史

6. 故宫的历史

 
  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或简称为明清故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登录的一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登录的范围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及2004年追加的沈阳故宫等两个建筑群。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历史
  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基本上是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设计师为木匠出身的蒯祥,西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共有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在故宫生活过。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各宫殿样式图细画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测量、绘制典藏到民国初年。
  故宫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称为“紫禁城”。
  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
  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
  紫微星垣居于正中,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
  史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
  历史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沈阳中卫城中心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门——安定门。
  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
  从1631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
  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沈阳中卫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
  1636年,皇太极在此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清。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失去了作为皇宫的地位,成为陪都行宫。
  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
  乾隆四十六年,即1780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
  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7. 故宫历史?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1]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历史?

8. 故宫的历史.

1.故宫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采纳